九游官方入口九游官方入口7月16日,盛夏的长兴岛,江风拂面,绿意盎然。在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研学教育基地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市民圆桌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0余位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学校的代表们围坐一堂,为长兴岛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这里没有照本宣科的汇报,只有推心置腹的对话;没有高高在上的决策者,只有倾听民声的“服务员”。
这场由上海城投(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城投”)主办的首场“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市民圆桌会,以“同心协力聚民智 携手建设长兴岛”为主题,聚焦长兴岛兴海社区的未来发展,通过“开门编规划”的方式,让民意直通决策层,为长兴岛的“十五五”规划注入更多民生温度。
长兴岛,这座位于长江入海口的宝岛,不仅是上海重要的生态屏障,更是国家首批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上海船舶与海工装备产业集群的核心阵地。2024年,长兴岛工业产值突破800亿元,同比增长超20%,正朝着千亿级船海装备产业集群的目标全速前进。
然而,产业的迅猛发展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如何让这座“工业岛”蜕变为“宜居岛”?如何让在这里工作的年轻人愿意留下来,让原住民的生活更加便利?
“长兴岛不仅是上海的‘工业引擎’,更应该是宜居家园。”上海城投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我们希望通过这次圆桌会,真正听到市民的声音,让规划更接地气。”
据上海市人民政府信访办公室人民建议征集处处长钱辰一介绍,本次会议是落实“开门编规划”要求的重要举措。通过“1+16+N”征集网络,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收集市民“金点子”,为规划编制注入民智活力。
上海市长兴岛开发建设管理委员会规划土地处处长李洪涛详细解读了兴海社区规划蓝图。未来,该社区将成为长三角领先的“ETOD”公园城市示范区和长江口“城市客厅”,构建产城融合的人居社区。规划包括建设高效客厅、城市花园、步行街区等,配套高标准的教育、医疗、文体设施,形成幸福宜居的城市服务体系。
“兴海社区不仅要满足产业配套需求,更要成为宜居宜业的示范社区。”李洪涛指着规划图上标注的社区中心位置说,“我们希望这里的居民不仅能安居,还能乐业。社区内将规划建设人才公寓、创业孵化中心,为岛上的产业人才提供全方位支持。”
这一规划与长兴岛建设“世界先进的海洋装备岛、上海的生态水源岛、独具特色的景观旅游岛”的战略目标高度契合,既满足产业发展需求,又回应了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上海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蒋飞在发言中强调,长兴岛开发建设要坚持生态理念与智慧城市相结合。他表示,兴海社区兼具交通便利和生态环境两大优势,应当充分挖掘围垦、知青、农场等历史文化元素,打造具有长兴岛特色的示范社区。蒋飞特别建议,可以通过标志性建筑、特色街区等形式,展现长兴岛独特的地域文化。
上海市第十六届人大代表韩颖萍从民生角度提出建议。她表示,规划要着眼长远,既要解决停车管理、雨季积水等现实问题,也要关注快速增长的外来务工人员的生活需求。韩颖萍以长兴家园社区为例,说明完善菜场等生活配套对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性。
来自四大企业的代表们不约而同地聚焦“产城融合”议题。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团委副书记孙新明提出:“要在社区中心设置滨水步道、观景平台等休闲空间,让员工在工作之余有放松身心的场所。”这一建议得到与会者的积极响应。沪东中华造船(集团)有限公司生产保障部副部长周小冬从城市设计角度建议:“构建多层次的慢行网络,通过滨河步道、环湖步道串联各类公共空间,让居民在日常生活中就能享受美景。”她认为这样的设计能有效增强社区活力。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长兴分公司办公室副主任付臻关注社区人际交往问题。他建议:“加密支路网络,缩短街坊距离,为员工创造更多偶遇和交流的机会,缓解现代城市的疏离感。”在中远海运(上海)有限公司工作十余年的徐晓初,从生态环境保护出发提出专业建议:“可以利用下沉绿地、菖蒲等构建生态缓冲带,结合地形高差设置瀑布增氧,打造‘会呼吸’的水生态系统。”
长兴岛北兴村党支部书记、村民委员会主任黄健是土生土长的岛民,他对岛上的水杉大道感情深厚。他说:“这些水杉已经成林几十年,如果能保留并加以美化,清理水道、增设观水平台,打造‘水杉+水系’景观带,一定能成为长兴岛的标志性风景。”
长兴岛潘石村党支部书记汤美忠的关注点更“接地气”。“这些年公共服务越来越好了,但公厕还是不够,特别是在滨水步道、观景台这些地方,希望‘方便’能更方便。”
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三年级学生田蕴的发言,让全场会心一笑:“听说要建初中,我特别好奇什么时候能建好?会不会有漂亮的教学楼、大大的操场?希望有超级棒的教室!”她的童言童语背后,是许多家庭对优质教育资源的渴望。上海市实验小学长兴分校党支部书记施春宝说:“希望交大附中能尽快落地,优化教学区与文体区的设计,让孩子们能‘无缝衔接’升入新学校。”
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规划分院副院长杨旭鹏从专业角度提出建议,“长兴岛的发展要尊重‘天生条件’,兴海社区东侧的湿地生态系统非常宝贵。建议打造职住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典范。可以在社区内推广垂直绿化、屋顶花园,让绿色触手可及。”
“兴海社区的水系规划很有特色,但要避免成为‘一潭死水’。”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严钰聚焦水系规划,他说:“可以构建‘循环生态’水系统,依托泵闸维持水体流动,打造湿地生态系统。建议在社区内设置生态浮岛,种植水生植物,让水不仅是景观,更是活的生态网络。”
上海城投长兴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把市民的期待转化为实际行动,“我们会全力推动兴海社区的建设,计划在未来完成社区配套设施建设。重点打造滨水休闲带、社区商业中心和生态公园三大亮点项目,让长兴岛不仅是‘产业高地’,更是‘生活福地’。”
两个多小时的圆桌会,30余位代表畅所欲言,从产业配套到生态保护,从教育升级到文化传承,每一个建议都饱含对长兴岛的热爱与期待。正午时分,阳光透过玻璃幕墙洒在会场,将那张形似船舵的圆桌映照得熠熠生辉。
“今天的会议只是一个开始。”上海城投相关负责人说,“未来,我们还会在兴海社区设立常驻意见征集点,开通线上建议平台,继续倾听市民的声音,让长兴岛的规划更贴近民心,更符合实际。”
圆桌会落下帷幕,但长兴岛的未来才刚刚启程。在兴海社区的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在社区已经入住的楼宇里,万家灯火,温馨祥和。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政府、企业、市民正携手同行,共同描绘一幅“产城融合、生态宜居”的壮丽画卷。正如一位老岛民所说:“长兴岛正在经历最美的蜕变,而兴海社区,就是这场蜕变的‘蝴蝶翅膀’。”
同心协力聚民智 携手建设长兴岛——上海城投首场“十五五”规划人民建议征集市民圆桌会侧记
7月16日,盛夏的长兴岛,江风拂面,绿意盎然。在上海长兴岛郊野公园研学教育基地内,一场别开生面的“市民圆桌会”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30余位来自政府部门、企业、社区、学校的代表们围坐一堂,为长兴岛的未来发展献计献策。这里没有照本宣科的汇报,只有推心置腹的对话;没有高高在上的决策者,只有倾听民声的“服务员”。
福州为何被称为“榕城”?这主要源于福州市树——总数超过16万株的榕树。目前,市区古树名木中,也有一半是树。特别是福州国家森林公园里的“榕树王”,相传由北宋福州知州张伯玉倡导植榕时所栽,已经950多岁了,其围径10米,树高20多米,冠幅1330平方米,形似山峰。
云南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委社会工作部、省司法厅日前联合印发《云南省推进城市管理与社会治理融合发展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提升“城管进社区”质效,促进城市管理与社区治理融合发展。
在陕西省榆林市,“空地人”协同构建的立体巡查网,正以科技赋能提升治理“精度”,绘就城市精细化治理新画卷。
近日,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发布消息,截至6月底,全省已有588个小区开工建设,开工率达84%,惠及居民约12.2万户,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的目标。
社区聚焦为民、便民、安民服务,发动居民决策共谋、发展共建,以建设安全健康、设施完善、管理有序的居住社区为目标,以完善配套设施为着力点,提升社区建设质量、服务水平和管理能力,有效整合多方资源,让社区旧貌换新颜,增强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专家解读|王凯:明方向、促改革、寻路径——对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学习和认识
“城市不仅要有高度,更要有温度”——习近平总书记人民城市理念引领城市发展
专家解读|郑德高:适应两个转向 实现五个转变——对202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