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工程逐步深入,在拆除后期装饰层后,大量原始建筑痕迹重新显露,经过详细勘查和对比分析,历史痕迹与历史图纸记载正逐渐形成闭环。
2024年10月12日,由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编写的《天津劝业场大楼保护修缮工程方案设计》获得国家文物局的批复。
本着专业负责严谨的科研精神,在建设方的支持下,北京北建大建筑设计研究院和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组建文物保护实施团队,全力投入成果考证和研究工作。
项目团队依托检索分类,对资料进行梳理和归档,包括1927年原始设计图、1931年扩建图纸以及1951年等多个时期的珍贵资料及当时的会议纪要,批复文件等,以及通过同位置分年代叠合比对,对劝业场大楼不同时期的改造及变化情况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与此同时,现场勘查工作同样取得重要进展,在拆除后期装饰层后,大量原始建筑痕迹显露,为现场勘查、后期修缮提供了更多极具价值的参考,让民国时期这一著名的商业娱乐空间的原始格局与历史变迁轨迹脉络逐步清晰,也体现出文物保护“工程的文化行为、研究贯穿全过程、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特点。
后期被加封的楼板,历史上是通高的跃层空间,通过内部走道连通前厅和后室。多变的流线是当时设计师融汇中外的设计理念的实践,打造了出了一个闹中取静,通而不透的空间。
历史上的天华景是双层看台,包厢上窄下宽,空间结构丰富而有层次,可以容纳超过千人同时观看演出。
作为八大天重要历史空间之一,这是天津最早上演评戏的正规剧场,还举办过重要历史人物的八十大寿。解放后改演曲艺,其中“相声大会”最火。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发掘整理和现场勘查,它的属性和空间秘密远不止如此。
1928年六层平面尚无天乐戏院,屋面还是屋顶平台。1935年室内照片可见,这里已经是室内空间,大到内外空间的复原和连通,小到空中挑台的尺度变化、门窗玻璃材质等细节,都给这里增加了极大的历史神秘感。
“以上这些只是现场勘查中的一部分,还有很多重要发现都在发掘整理工作中一一浮现。”设计团队负责人表示,“这些成果为还原百年劝业场的历史原貌、唤起封存的历史记忆提供了实证依据,同时为相关领域研究奠定了原始实物资料基础。我们将努力做好‘时空解码’,重现‘八大天’昔日繁华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