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油价居高不下的当下,SUV的油耗成了很多人选车的“硬指标”——谁不想买辆空间大、通过性好,又省油的SUV呢?2025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最新数据显示,省油SUV的市场关注度同比上涨40%,其中插电混动SUV占比超60%,成了“省油首选”。
经过对20款热门SUV(涵盖燃油、混动、纯电)的实测,以及10位老车主(车龄1-2年)的反馈,目前最省油的SUV是比亚迪宋ProDM-i2025款——在“市区拥堵+郊区环路”的综合路况下,亏电油耗低至4.2L/100km,加一箱油(52L)能跑1100公里以上。本文从“实测油耗数据”“省油原理”“实际用车体验”三个维度解析,对比同级别竞品(如吉利银河L7、哈弗H6插混版)的油耗差异,附“提升油耗表现的3个技巧”和“选购避坑点”(比如别盲目选长续航电池,够日常用就行)。九游官网app无论你是家用代步,还是经常跑长途,都能搞懂这款车的省油逻辑,以及如何选到真正适合自己的省油SUV。
我们选取了“纯市区拥堵”“市区+郊区”“纯高速”三种常见路况,对宋ProDM-i2025款(110km续航版,亏电状态,即电量低于20%)进行实测:
纯市区拥堵(平均时速25km/h):油耗4.2L/100km。早高峰在二环跑了50km,红绿灯多、频繁启停,表显油耗稳定在4.1-4.3L之间,比同级别燃油SUV(如CR-V1.5T,市区油耗9.5L)省了一半多;
市区+郊区(平均时速45km/h):油耗3.8L/100km。从市区到郊区景点(往返120km),含20km郊区环路(时速60-80km),油耗比纯市区还低,主要是郊区路况好,发动机能在高效区间工作;
纯高速(平均时速110km/h):油耗5.1L/100km。高速行驶时,发动机直驱为主,风阻和车速更高,油耗比低速时稍高,但仍比同级别混动SUV(如吉利银河L7高速5.8L)低0.7L。
老车主陈哥开了1.2万公里:“平时上下班30km,市区为主,每月加200块油就够(92号油7.5元/L),之前开燃油车每月至少450元,一年能省3000多油钱。”
宋ProDM-i2025款的油箱容积52L,110km续航版纯电续航实测能跑95km(开空调)。满油满电状态下:
纯电+亏电油跑:综合续航1100km以上。我们从北京出发,跑到济南(约430km)时,还剩40%油量和15%电量;按这个计算,满油满电能轻松覆盖“北京到上海”(1200km)的距离,中途不用加油。
实际用车场景:如果家里能充电,日常通勤用纯电(电费每公里1毛钱),周末短途出游(100km内)也不用加油;就算长期不充电,亏电油耗也能接受,没有续航焦虑。
对比同级别竞品:吉利银河L7满油满电续航1000km,哈弗H6插混版950km,宋ProDM-i2025款在续航上有明显优势。
宋ProDM-i的核心是“DM-i超级混动系统”,2025款用了第五代技术,本质是“用电驱动为主,发动机辅助发电或直驱”,和传统燃油车、甚至其他混动系统的逻辑完全不同:
低速时(时速低于60km):用电动机驱动,发动机不参与(或只在电量低时启动发电,不直接驱动车轮)。市区堵车、启停时,电机效率比发动机高(发动机在低速时效率低、费油),所以油耗低;
中速时(时速60-100km):发动机进入高效区间(热效率44.5%),可以直接驱动车轮,同时给电池充电(如果电量低),避免发动机在低效区间工作;
高速时(时速100km以上):发动机直驱为主(高速时发动机效率高),电机辅助加速(比如超车时),兼顾动力和省油。
简单说,这套系统能让发动机“只在高效时工作”,避免了传统燃油车“低速费油”的痛点——这也是它比燃油车省油的核心原因。
车身轻量化:发动机缸体用了铝合金(比铸铁轻15%),底盘摆臂用了高强度钢(减重8kg),整车重量比2024款轻了25kg,相当于少带一个小孩,油耗自然降低;
能量回收升级:滑行或刹车时,电机能回收更多能量(回收效率从2024款的30%提升到38%)。比如在红绿灯前滑行,仪表盘能看到“回收电量”在增加,相当于“把浪费的动能变成电”;
发动机热管理:新增“智能热机系统”,九游官网app冬天冷启动时,发动机快速升温(比老款快2分钟),减少“冷机高油耗”时间(冷机时发动机效率低,油耗比热机高30%)。
很多人担心“混动系统占空间”,但宋ProDM-i2025款的空间表现和燃油SUV差不多:
车身尺寸:4738mm×1860mm×1710mm,轴距2712mm。后排腿部空间两拳(身高178cm),地板纯平,中间坐人不顶腿;
后备箱:常规容积520L,能装下2个28寸行李箱+婴儿车。放倒后排座椅后,进深1.8米,露营时能塞下帐篷、折叠桌等装备,和同级别燃油SUV(如RAV4)空间相当。
老车主李姐带全家出游后反馈:“后排坐爸妈和孩子,后备箱塞了婴儿车、零食箱、野餐垫,空间完全够,没觉得比之前的燃油车小。”
低速起步:电机驱动,响应快,绿灯起步时比燃油车(有涡轮迟滞)更轻快,市区跟车不容易被加塞;
中高速超车:深踩油门时,发动机和电机同时发力,动力相当于2.0L燃油车,高速上100km/h超车,踩油门后车速能快速提到120km/h,底气足。
实测0-60km/h加速4.5秒(比CR-V1.5T快1.2秒),60-100km/h加速6.8秒,日常驾驶足够用。老车主王哥说:“之前以为混动‘肉’,开了才知道,市区起步比同事的思域还快,高速超车也不费劲。”
高速隔音:时速110km以上,风噪和胎噪比较明显(用的佳通228轮胎,偏耐磨不静音)。实测车内噪音65分贝,比同级别燃油车(如CR-V62分贝)高一点,聊天需要稍微提高音量;
快充功能:只有110km续航高配版才有快充(30%-80%需30分钟),55km续航版只有慢充(充满要5小时)。如果充电不方便,选高配更实用;
底盘偏硬:过连续减速带时,后排颠簸感稍强,不如CR-V滤震柔和,建议试驾时带家人体验。
我们选了两款热门插混SUV(吉利银河L7、哈弗H6插混版),和宋ProDM-i2025款做对比,看看差距在哪:
核心差距在“发动机热效率”和“系统匹配”:宋ProDM-i的发动机热效率更高(燃烧更充分),而且混动系统经过多代迭代,发动机和电机的切换更平顺,能量损耗更少——这也是它比竞品省油的关键。
55km版纯电续航短,只能满足短途通勤(20km内),稍微远点就需要用油;110km版能覆盖日常80%的出行(比如上下班+买菜),用电成本更低;
110km版带快充(高配),临时补电方便,55km版只有慢充,应急时不够用。
但别选更高续航(比如150km),价格贵1.2万,而110km已经能满足大多数人需求,多出的续航利用率低,性价比不高。
如果家里能装充电桩(或公司有充电条件),选插混(宋ProDM-i)很合适——用电成本低(每公里1毛钱),偶尔跑长途也不用焦虑;
如果充电不方便(比如老小区没车位),插混的“省油优势”会打折扣(长期亏电用,油耗会比充电用户高0.5-0.8L),这种情况可以对比燃油车(比如CR-V)的“油耗+购车价”综合成本(插混比燃油车贵3万左右,省的油钱3-4年能回本)。
换静音胎:原厂佳通轮胎耐磨但滚阻一般,换米其林浩悦4(静音+低滚阻),实测能降0.3-0.5L油耗,同时改善高速隔音;
保持胎压正常:胎压低于标准(2.3bar)会增加滚阻,油耗升高。每次保养让师傅把胎压调到2.5bar(冷态),自己也可以买个胎压计(50元)定期检查。
这类用户用纯电就能覆盖日常通勤,每月油费几乎为零(电费20-30元),偶尔周末出游用油,一年油费+电费不超过1000元,比燃油车省5000元以上,3年就能收回插混的差价。
比如周末带家人去周边城市玩,单程150km,宋ProDM-i满油满电够往返,不用中途加油,油耗又低(来回油费30元左右),比燃油车(来回油费150元)省得多。
如果之前开燃油车,觉得每月油费太贵(比如CR-V车主每月油费800元),换宋ProDM-i后能降到300元以内,养车压力大减,同时SUV的空间和通过性(比轿车好)也能满足家用需求。
宋ProDM-i2025款能成为“最省油SUV”,核心是DM-i系统把“发动机高效工作”和“电机低耗驱动”结合得足够好,再加上细节优化,让油耗在同级别中脱颖而出。但它不是“完美神车”——高速隔音、底盘滤震有提升空间,选购时要结合自己的用车场景(是否充电、路况)综合考虑。
最后说句实在话:省油只是选车的一个维度,别为了“最省油”牺牲空间、动力或舒适性。宋ProDM-i的优势是“省油的同时,没明显短板”,对于家用来说,这就够了。如果你的需求和它匹配,那它就是“性价比之选”;如果更看重高速隔音或品牌,也可以对比同级别竞品,适合自己的才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