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美国对华关税从145%降至10%(暂停24%+保留10%),中国对美关税从125%同步降至10%,并暂停稀土出口限制。协议设90天“冷静期
对国内经济的影响。短期看,协议为国内经济注入强心剂:电子、机械等出口行业订单反弹,预计二季度出口增速回升3-5个百分点;劳动密集型产业缓解就业压力,支撑数千万毕业生就业市场;人民币汇率升至7.19(六个月新高),外资政策不确定性降低。但长期挑战犹存:10%基准关税叠加历史遗留税率仍高于贸易战前水平,技术“卡脖子”风险持续,内需疲软与房地产低迷需结构性改革破解。
市场反应与未来展望。股市短期提振明显;大宗商品分化,铝、铜价温和上涨,美国大豆玉米进口数量获支撑但受中国进口多元化制约。国内黑色品种前期跌幅较大,风险偏好会有回升。黄金因风险偏好回升而下跌,但是黄金长期重心上涨逻辑仍然成立。白银的工业属性受光伏需求支撑,但贵金属板块整体承压。其他跌幅较大的部分工业品,风险偏好也将会有回升。然而,90天后关税复审、美国制造业回流及全球供应链重构压力仍存,特朗普2.0以来,关税水平仍然超过30%。未来谈判进程将还很长。10%的基准关税仍显著高于历史水平,加上此前的20%和1.0时期的逼近20%的关税水平,仍然较高。
中美经贸关系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双边经济关系之一,其波动牵动着全球市场的神经。2025年5月12日,中美两国在瑞士日内瓦宣布达成贸易协议,大幅下调此前相互加征的惩罚性关税,这一结果大幅超预期超预期。本报告将全面梳理特朗普政府第二任期对中国加征关税的演进过程,深入分析此次日内瓦谈判的紧迫背景,详细解读谈判达成的具体成果,并客观评估这一协议对中国国内经济和市场的影响。
和实现公平对等贸易为名,发动了前所未有的对华关税升级行动,其力度之大、节奏之快、范围之广远超其第一任期(2017-2021年)的贸易政策。这一系列加税措施呈现出明显的渐进式升级特点,将中美贸易战推至前所未有的激烈程度。
:一是加税速度空前,短短三个月内美国对华关税从10%飙升至145%,远超特朗普第一任期四年内20%的平均加税幅度;二是覆盖范围极广,本轮关税几乎涉及所有商品类别,包括笔记本电脑和家用电器等以往豁免的消费品;三是执行立即生效,不像第一任期那样分批次逐步实施,使企业几乎没有调整时间;四是全球同步打击,美国同时对多国加税,堵截了中国通过第三国转口的贸易调整路径。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
的方式转移国内经济矛盾,美国政府将关税议题与产业政策、金融制裁、安全战略深度捆绑,形成了对华全领域施压的态势 。然而,这种极端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很快显现出严重的反噬效应。二、日内瓦贸易谈判的背景与紧迫性
的背景下,双方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经济压力和政治考量。这场谈判并非偶然,而是中美贸易战升级到相互毁灭程度后的必然选择,全球经济也因此站在了衰退的边缘。1
的高关税壁垒: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145%的关税,中国则对美国商品加征125%的报复性关税。如此畸高的关税水平实质上等同于贸易禁运,直接导致两国贸易额呈现断崖式下跌。据美国物流公司Flexport CEO瑞安·彼得森透露,中国出口美国的货运量已骤降60%;中国海关数据则显示,2025年4月对美出口同比下降21%,且这一数据尚未完全反映高关税的全部冲击。美国西海岸主要港口出现了
的罕见现象,西雅图港务局长瑞安·卡尔金斯无奈表示:这是因为根本没有船运过来 。这种极端情况对两国经济造成了
的伤害。对中国而言,出口企业尤其是电子设备、纺织和汽车制造等高度依赖美国市场的行业遭受重创 。对美国而言,零售业面临供应链中断危机持续高关税将在两周内导致美国超市货架空空如也,消费品价格也将被迫大幅上涨。2
美国通胀压力是2021年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概率已接近50%。高盛将美国2025年GDP增速预期从2.4%下调至1.7% 。美国国债收益率在亚洲夜间交易时段一度飙升至5%,意味着财政部发行新债必须提供更高收益率,极大增加了财政压力。中国经济
秋之际将有数千万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若经济不振将导致就业危机。中国对美出口占总出口比重已从2018年的20%下降至2024年的15%,显示中国已部分调整出口市场结构,但美国市场仍具有不可替代性。特别是在高科技产品出口方面,中国仍需要美国市场来实现产业升级和价值链攀升。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与压力为此造成,全球金融市场剧烈动荡,衰退交易成为华尔街主流策略,黄金价格连续冲击历
。5月9日,特朗普在社交媒体表示考虑将对华关税从145%下调至80%,虽然白宫随后澄清这仅是随口抛出的数字,但被视为试探性气球。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坦言:145%和125%的关税等同贸易禁运。我们不想脱钩,我们要的是公平贸易。中国官方媒体则强调此次会谈是
举行,中方从维护世界经济稳定、维护国际社会共同利益的大局出发才同意接触。日内瓦谈判就是在这样
的背景下举行的。对中美双方而言,这已不是简单的贸易争端,而是关系到两国经济稳定和全球复苏的战略抉择。美国代表团由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和贸易代表贾米森·格里尔率领,贝森特被视为特朗普内阁中的鸽派,美国媒体普遍认为他是推动关税暂缓的主要力量。谈判从5月10日上午开始,首日持续了8个小时,第二天又进行了长时间谈判,最终在5月11日晚达成协议。三、日内瓦贸易谈判的结果分析
2025年5月12日下午3点左右,中美两国同步发布《中美日内瓦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达
突破性协议,将双边关税水平从剑拔弩张的145%-125%大幅下调至10%-10%,这一结果远超市场预期,这份联合声明不仅暂时中止了中美贸易战的进一步升级,还为两国经贸关系设立了缓冲期和协商机制,其影响远超单纯的关税调整。1
:美国将修改2025年4月2日第14257号行政令中规定的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其中24%的关税在90天内暂停实施,同时保留对这些商品加征10%的基准关税。此外,美国还将取消根据4月8日和4月9日行政令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其他关税。这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商品的实际关税从145%降至10%(暂停部分24%+保留部分10%),降税幅度高达115个百分点。•
但是此前2月1日和3月3日10%的关税仍然存在,也就意味着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幅度仍然在20%+10%+24%(暂停),超过30%,加上特朗普1.0时期的逼近20%的关税水平。现在美国对中国的关税税率仍然在40%以上。•
:中国相应修改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4号规定的对美国商品加征的关税,同样采取24%暂停90天+10%保留的模式,并取消根据税委会公告2025年第5号和第6号加征的关税 。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实际关税因此从125%降至10%,降幅同样显著。此外,中国还同意暂停或取消自4月2日起针对美国的非关税反制措施,这可能涉及对稀土产品出口限制的放宽。•
:上述调整将在2025年5月14日前实施,暂停部分关税的有效期为90天。这为双方提供了三个月的冷静期来进一步协商长期解决方案。•
:美国取消了对价值低于800美元的小额商品的进口关税豁免,这一措施原定于5月2日生效。中国则可能调整对美国农产品进口的限制措施。
,明确了中方代表为何立峰副总理,美方代表为贝森特财长和格里尔贸易代表 。这一机制有三大特点:1.
:协商可在中国、美国或双方商定的第三国进行,为未来对话提供了地理便利。2.
:90天的暂停期设定了明确的时间框架,迫使双方必须在此期限内取得进一步进展。总体而言,日内瓦谈判达成的协议具有
:一是对等性,双方降税幅度基本持平;二是临时性,24%的关税暂停仅持续90天;三是试探性,保留了10%的基准关税作为未来谈判基础。这种设计既给了双方国内政治交代,又为后续谈判创造了条件。四、日内瓦谈判对国内经济及各市场的影响分析
。从国内宏观经济的潜在受益,到股市的积极回应,再到大宗商品市场的价格波动,这一超预期的贸易缓和信号正在重塑市场预期和商业策略。尽管协议具有暂时性特征(有效期90天),但其带来的心理影响和实际经济效应已远远超出时间限制。1
事实停滞,许多企业被迫寻找替代市场或忍受库存积压 。协议生效后,被压抑的出口需求将迎来报复性反弹。比如,对美出口占比高的行业,如电子设备(占中国对美出口约30%)、机械设备(约20%)、家具玩具(约10%)等,将获得显著的喘息机会。就业市场
费不振的背景下,出口复苏将为就业提供关键支撑 。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家具制造等,其就业容量大、门槛相对较低,对稳定青年失业率具有重要作用。此次协议至少在未来三个月内避免了这一最坏情景,为稳增长、保就业政策争取了时间窗口。外资信心
资企业推迟或取消在华投资计划。日内瓦协议降低了政策不确定性这一企业最担忧的风险因素。特别是对出口导向型外资企业。不过,美国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并未解除,中国对美技术依赖度高的产业仍面临卡脖子风险 。2
。5月12日,A股主要指数集体高开,上证指数涨0.82%,深证成指涨1.72%,创业板指涨幅更达2%。消息公布之后,恒生指数大幅上涨,全球欧洲等国家股票以及美国股指期货大幅上冲。行业分化
1466.2点,涨幅高达16%。这反映市场预期中美货运量将迅速回升。香港恒生指数收盘大涨近2.98%。长期影响
业回流等风险 。特别是考虑到90天后关税可能重新评估,企业盈利的可持续性改善仍需观察。中国股市的中期走势将更多取决于国内房地产政策、消费刺激措施等内因,而不仅受贸易环境左右。3
出口制造业复苏将带动原材料需求。特别是铝材,10%的基准关税保留叠加美国对铝制品25%的单独关税未解除,中国铝材出口仍受限。但整体贸易环境缓和有助于供应链调整。不过,涨幅受制于两个因素:一是协议保留10%的基准关税,仍高于特朗普上任前水平;二是中国房地产低迷继续压制国内金属需求。农产品市场
的进口限制放宽。大豆、玉米等美国主要出口农产品价格获得支撑,而巴西、阿根廷等竞争国的农产品价格相应承压。值得注意的是,中国近年来已大幅多元化农产品进口来源,2024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占比已从贸易战前的约60%降至40%左右,因此协议对全球农产品贸易格局的影响可能有限。能源产品
面影响有限。不过,协议中可能隐含的中国对美国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限制放宽尚未完全被市场定价。若中国恢复从美大规模进口LNG,将影响北美与亚洲之间的能源贸易流向。值得注意的是,美国曾威胁对从委内瑞拉购买石油的国家加征25%关税,而中国是该国石油最大买家,这一潜在风险仍未解除。黄金
3.21%。这典型反映了风险偏好回升时,避险资产遭抛售的现象。投资者对全球经济增长前景的担忧因中美协议而缓解,减少了对黄金等安全资产的需求。不过,考虑到协议临时性特征及全球秩序重塑的时代背景、地缘政治风险未根本缓解,黄金长期仍然值得配置。白银的工业属性受光伏需求支撑(对外依存度17%),但贵金属板块整体承压4
。消息公布后,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涨至六个月新高,人民币升值值7.19。风险情绪改善导致美元避险需求下降,也预示中国经常账户收入将因出口恢复而改善。货币政策空间
宽松政策的紧迫性。但考虑到房地产调整仍在继续,国内需求不足仍是主要矛盾,货币政策可能保持宽松基调。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协议降低了竞争性贬值的风险,中美双方可能就汇率问题达成某种默契,避免货币战冲淡关税协议的效果。综合来看,日内瓦协议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呈现出
:一是短期效应强于长期影响,90天的窗口期不足以扭转供应链调整的长期趋势;
三是心理影响大于实质变化,10%的基准关税仍显著高于历史水平,加上此前的20%和1.0时期
对于投资者而言,“以自身的确定性对冲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短期风险偏好好转,